8月4日,宣恩县委副书记、县长习覃带领县政府办、扶贫办、住建局、发改局、招投标中心及有关企业相关负责人深入宣恩长潭河、珠山、椒园等乡镇,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她强调,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实施。
当天,习覃一行先后前往宣恩长潭河侗族乡大坨村、珠山镇甘溪村、椒园镇椒园村和水田坝村等地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介绍等方式,详细了解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情况和道路交通、配套规划等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宣恩县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拟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经过新一轮精准识别“回头看”,宣恩按照政策公开、评议公开、结果公示的要求,最终锁定搬迁对象10840户、34623人,其中,2016年计划完成搬迁任务3013户、9967 人,2017年完成搬迁任务7827户、24656人。全县共规划集中安置点89个,拟征地规模3234.98亩,其中,2016年拟启动建设37 个,2017年拟启动建设52个。目前,全面完成征地及正在征地的安置点共有包括伍家台、甘露(集镇)、大坨、诺西、杨柳池、黄家河、东门关、九间店、板寮等26个,规划设计通过审查的安置点有22个。
据了解,宣恩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确瞄准、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绿色发展、 改善生态,责任明确、狠抓落实”的原则,在安置点的布局上以宣恩县城和乡集镇为主,以椒园、和平和李家河工业园为重点,推进传统中心村和沿路沿景点及行政村集中点建设,形成互通性好、带动力强、城镇功能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宣恩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采 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就近就地,适度规模,实行“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城区)。 也可通过分散建房安置、插花和投亲靠友安置、进城及进镇购房安置等,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满足搬迁对象多元化需求。其中,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均实行“交钥匙”工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质量安全监管及统一分配。
习覃强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五个一批”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搬迁贫困人口与全国、全省、全州人民同步 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持之以恒地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坚决把党和国家的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习覃要求,要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地勘、设计、图审等环节的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协商,迅速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要不断探索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法,敢于担当,狠抓落实,并采用“短平快”的方式,抢时间、赶进度、提质效,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要在抢抓工程进度的同时,把建房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质量安全;要建立企业考核清单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要抓好检查督办,敦促企业抓紧工作进度,坚决清退进度缓慢的企业;要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山水田园 融为一体,提高搬迁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要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住房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平台,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宣恩长潭河侗族乡、珠山镇、椒园镇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来源:中国宣恩网 记者 罗程 通讯员 曹佳 杨雯杰
(责任编辑 田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