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小小马铃薯  “撬动”大产业

2017-05-17 11:16  

昔日土坷垃,今日金蛋蛋。

“目前老百姓种植的马铃薯都还没有上市,我们公司已卖出5万多斤了,成为周边市场的‘香饽饽’,均价5元/公斤。下一步,我们要把马铃薯地深翻后种生姜,实现立体循环种植。”5月16日,恩航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蔡立江对笔者说。该公司与恩施州农科院、宣恩明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在李家河镇金陵寨村发展马铃薯500亩,对土地进行了深挖改良,通过添加羊粪、牛粪等农家肥,实行人工除草,不仅长势良好,而且抗病能力强,没有出现马铃薯晚疫病,农残检测全部达标。

李家河镇是宣恩县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典型乡镇,这里肥沃的土壤、适中的海拔、充足的光照,最适合种植马铃薯。为此,该镇精选优良品种,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形成了“小财政”带动“大产业”的新格局。

为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该镇精心推出了马尔科、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10号、清薯9号等新品种,并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给全镇种植大户及农民进行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详细讲解马铃薯品种的选育、种植、施肥、田间管理、常见病的防治、储藏等知识。

下洞坪村是县农业局的对口帮扶单位,该村组建专业合作社,种植马铃薯800亩。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滕树芳既是该村第一书记,又是马铃薯专家,在他的指导下,该村采用地膜覆盖、土壤酸化治理、起垄栽培和加强晚疫病防治等综合措施技术,马铃薯亩产从前几年的800斤左右上升到现在的3000斤左右,最高亩产已达4000斤,不仅合作社的利润和效益得到了保障,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也普遍提高。

田幺坪村远康家庭农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200亩。该家庭农场由县农业推广中心进行全程技术指导跟踪服务,通过“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基地种植完全按照规范种植技术进行管理,并辐射带动周边大户和农户种植1000余亩马铃薯。

“以前农民是在地里‘刨食’,现在发现地里也能刨出‘金子’。” 田幺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乐哲培说。

时下,该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6000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面积800亩,已培育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含家庭农场)3家,商品基地种植面积1500余亩。

来源:中国宣恩网  通讯员 徐兰珍 杨兴梅

(责任编辑  朱晓涵)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