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燕,女,湖北荆门人。2006年6月毕业于襄樊学院中文系,同年8月响应湖北省教育厅的号召,放弃城市工作机会,选择走入大山,走进农村资教。2009年资教期满后,热爱教育事业的她,毅然选择留在高山,将青春在三尺讲台上继续燃烧。
忠于职守,教书育人
从教九年来,姜海燕同志始终热爱教育事业,能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职业道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她一直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甘当一块“砖”。山里学校缺教师,因此这里的老师教学任务重,姜老师对于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总是积极认真的对待,力求做到最好,从无怨言。她总是以最认真的态度,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作为青年教师,她始终保持进取的热情,并善于虚心向老教师求教。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生活中,姜海燕同志一向怀有一颗淡泊之心。她从不追求奢华和光鲜,而始终保持着简洁朴素。她常说:“幸福的生活,不是穿名牌、吃山珍,而是平静的做着自己喜爱的事业,我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我正在努力做一名好教师,我是幸福的。”也正是这样一颗热爱本职的淡泊之心,促使她在远离家乡的高寒大山中忠于职守,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姜海燕老师所任教的学校,远离城市的繁华、远离她的家乡和亲人,一个生长在平原的女子离家在外,又在极其偏远的大山深处,难免遇到生活的困难,也难免有思家的忧伤,然而姜老师从不会因此而影响工作。面对同事、学生,她总是保持着热情与乐观。九年来,在大山深处她曾经经历了生命中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因道路不平而将摔跤、崴脚当作“家常便饭”;第一次品尝没有自来水的滋味;第一次拚尽全力提起一桶水,颤巍巍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第一次将只加盐作为调料的清汤面吃得津津有味;第一次在漆黑的夜借着手电的光亮战战兢兢走进离宿舍几十米远的公共厕所……然而,她说,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使她变得坚强,让她懂得了珍惜与热爱。2009年三年资教期满,当其他资教生选择离开时,姜老师却与同届资教生山西小伙王跃华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留在高山任教,并组建了他们自己清贫而温馨的小“家”。记得新婚那年,她正好任教初三毕业班,时间紧任务重,周一到周四,除了白天的工作时间与学生们相守在一起外,为了更方便掌握学生动态和跟踪辅导,她主动请求住进另一名女老师的单身宿舍,而放弃回到校园外的小“家”。只有到了周末,她才能和爱人呆在一起,过着小小“家”的幸福生活……2010年,姜老师任教毕业班语文和班主任工作,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时,从家乡传来噩耗:一手将自己带大的奶奶病逝!一向乐观爱笑的她,听到消息后心痛至极。然而,她并没有将伤痛带入课堂,尽力保持平静上完课后,她向校长请了半天假,(她深知,虽然自己应该回家中尽孝,但由于路程遥远,已不能按时赶回家,她更深知,自己不能舍下班级耽误毕业班级的教学进程),这半天中,她将自己“藏”在宿舍以泪水和心痛遥寄着自己对奶奶的哀思……第二天,她调整情绪,又继续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九年来,潜心山区教育的姜老师远离家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团聚。2014年,在她父亲60岁生日时,她第一次向学校请了假回家,看望老父(此时除开双休日,仅仅请假一天),她就是这样尽力权衡着家庭与事业,将更多的爱与责任默默地给了她爱的工作和学生们。
踏实工作,成绩显著
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讲求实效是姜海燕老师的一贯作风。在普通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她对工作满腔热情、一丝不苟。教学中,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查找大量资料,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使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方面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同时虚心向同行请教。逐步使课堂达到了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的境界。自己教得省心,学生听得尽兴。而且能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学生们都认为她既是值得信赖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和值得尊敬的师长。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学生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她所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始终位于同年级的前列。姜老师在工作中善于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他人学习,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无私分享给别人。正因为她多年如一的敬业、爱岗、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用爱浇灌、点亮希望
“师者如春蚕,师者似蜡烛。”姜海燕对学生总是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小英父亲失明母亲智障,家庭贫困。受此影响,小英成绩较差。姜老师得知情况后对她付出更多的关爱,课堂上提问辅导,课外关心她的食宿问题,并从思想上鼓励她坚强地面对困境努力进步。学生晓苇成绩优异而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更不愿与老师交流。在了解其思想动态后,姜老师主动采用书信方式与其沟通,在多次交流后,晓苇脸上终于有了灿烂的笑容,课外能见到他与同学们游戏的身影,课堂上他也开始主动发言了。学生小涛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勉强写自己的名字,因此极其自卑,姜老师却并不放弃他,而是耐心教他认读简单的汉字,教他用简单的词汇书写自己的想法,同时根据他的具体情况设计课外作业,重新燃起孩子的信心。渐渐的,小涛能正确地一笔一划的抄写字词了,作业不再拖欠了,劳动和体育活动中他表现积极……正是有了姜老师的鼓励和关心,孩子们知道,自己是有用的,孩子们在班集体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更树立了自信心。“决定未来的,最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态度”,姜老师经常这样教导孩子们,在她的悉心教导和影响下,很多后进孩子重拾了信心,很多浮躁的孩子懂得了脚踏实地。
九年来,她就是这样用坚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把根牢牢地扎在了高山之巅、白云深处,她用平凡而真实的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责任编辑 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