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爱心妈妈”: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2016-07-30 15:08  

爱心妈妈与孩子一起做游戏。

“谢谢耿妈妈,您要常来啊!”7月10日,手里拿着“爱心妈妈”耿文琴送给她的课外书,来凤县漫水乡洗车小学四年级孩子芳芳(化名)露出腼腆的笑容。

当天,由来凤县妇联主办、来凤爱心妈妈协会承办的2016年凤城妈妈·暖心行动,关爱儿童健康成长公益活动走进洗车小学。活动中,“爱心妈妈”分别与14名留守孩子结成对子,还给洗车小学送上102套校服、102根跳绳、15副羽毛球拍。

来凤“爱心妈妈”团队成立于2007年。她们由机关干部、个体户组成,拥有50支分队,登记注册并长年参加活动的“爱心妈妈”有476人。她们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工作的同时,还兼任着百余个留守孩子的“爱心妈妈”。

来凤“爱心妈妈”团队曾获得“来凤楷模”称号、荣登过“恩施好人榜”“湖北好人”榜;今年2月,湖北省慈善总会、荆楚网、湖北省网络文化协会授予其“微善团队”称号;3月,州妇联授予其为“优秀社会组织”。

“干妈,谢谢您,又让您费心了。”7月8日,张晓晓(化名)得知“爱心妈妈”张艳琼在恩施卫校给自己报名读书的消息时激动地说。

“原本是要带孩子一起去报名的,但是那天孩子要照顾生病的外婆,我就自己到学校给她报了名。” 连日来,张艳琼一直为张晓晓读书的事操心。

张晓晓今年16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这些年来跟着年近七旬的外婆生活。2012年,在来凤县妇联开展的爱心活动中,“爱心妈妈”张艳琼与张晓晓结成对子。从日常生活到学习,张艳琼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个孩子,一帮就是5年。

张晓晓记得,每逢周末,“爱心妈妈”会准时来接她,和“爱心爸爸”“哥哥”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去逛街买衣服。和“爱心妈妈”一家一起的日子,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和张晓晓一样,在县民族小学读书的马小明(化名)也是一名与“爱心妈妈”结对的留守孩子。他的父母在外打工,从小就寄居在外婆家。2015年, 凤城妈妈团队走进县民族小学。8岁的马小明成了县电力公司“爱心妈妈”吴树琴的关爱对象。一年来,吴树琴利用周末时间,经常去孩子的家,给孩子购买生活和 学习用品,陪孩子游玩,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下车后,我牵着他的手送到他家门口,牵他手时,能感觉到他心里暖暖的,感觉到他对我的小小依赖。”今年“六一”,吴树琴带着马小明参加杨梅古 寨亲子活动后,在微信上写下这段暖心的话。在与“不听话”的马小明相处的日子,吴树琴总是变着法子去引导教育他。如今,马小明变得懂事了,学习成绩大幅提 升。

在这个爱心团队里,“爱心妈妈”默默地奉献着爱心,用行动温暖留守孩子的心。截至目前,“爱心妈妈”团队先后组织开展“我们在一起”“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娃”“关爱留守娃,我们在行动”等帮扶活动153次,帮扶留守儿童3000余人次。

“搭建‘爱心妈妈’平台,就是让‘爱心妈妈’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弥补留守儿童母爱的缺失,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来凤县妇联主席姚海雪说。

爱心妈妈给留守儿童送上自己的礼物。

爱心妈妈们在漫水洗车小学为孩子们表演节目。

手拉手,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充满乐趣。

孩子们领取新校服后爱不释手。

看望留守孩子,“爱心妈妈”走在乡间小路上

“爱心妈妈”与孩子聊天。

“爱心妈妈”给孩子换上新校服。

“爱心妈妈”团队带领孩子们参观县文化中心

  记者手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务工,留下孩子在家接受祖辈“隔代教育”,带来留守儿童亲情失落、学业 失教、心理失衡、监管失位等问题。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们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呵护,缺乏父母在思想认识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帮助,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 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结对一个孩子,救助一个家庭,稳定一方社会”,来凤“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还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传递母爱,温暖童心,在平凡中彰显出大爱,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恩施新闻网  记者 唐俊 恩施图片库 李冰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朱晓涵)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