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发现长胡子的青蛙,竟然还是世界级濒危物种

2017-03-28 09:07  

前几日,鹤峰县走马镇梅坪村村民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蟾类,在经过走马林站分管野保工作的同志两次确认后,证实此蟾就是峨嵋髭蟾,俗名胡子蛙。

其实去年,在恩施龙凤镇也有村民在龙马村一带发现过胡子蛙,那是湖北省首次发现该特殊物种,后面已经将它放回大自然之中。

胡子蛙对环境的要求十分挑剔,主要栖息在海拔700—1800米溪流附近的山坡、草丛、树洞和石缝之中,此前仅发现于我国的梵净山、峨眉山、雷公山、福建崇安。

科普峨嵋髭蟾

为什么叫“峨眉”髭蟾呢?原来峨眉山是它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同时,在贵州东北以及云南、湖南、广西等个别地方也有他们的踪迹白天它隐藏在石下、腐烂植物堆或土穴中晚上就爬出来吃蝗虫、蟋蟀、叩头虫、竹蝗、金龟子等多种农林害虫真是人类的好帮手 。

黑色的小胡子,鬼魅的眼神,可爱的模样,是不是瞬间就被它迷住了呢。那它为什么会长胡子呢?原来,到了冬季繁殖季,雄性髭蟾上颌边缘会长出10~16枚黑色角质刺,而雌性的相应部位为橘红点。过了繁殖季胡子就没了。

可别小看这些胡子,这些角质刺,可是雄性打架的“利器”,就像雄鹿的角一样,它们为了领地和雌蛙,在溪谷中打斗。同时,也可以用来筑巢,雄蟾会选择水流平缓、砂底且有较大石块的地方筑巢,然后发出低沉的“咕—咕—咕”鸣声,仿佛是在向它的“公主”告知自己的方位,又好像在吟唱情歌,是不是非常浪漫呀。

不仅如此,胡子蛙还非常的有父爱。其他大部分两栖动物,交配后护卵任务都是雌性来负责的。但对于髭蟾来说,雌蟾在产卵完毕后就离水上岸,雄性反而会一直待在自己筑的巢穴里照看蛙卵,寸步不离,直到它们蜕变成蝌蚪。

但蜕变成蝌蚪之后,它们多舛的命运才刚刚开始。这些蝌蚪昼伏夜出,以植物碎屑和水生昆虫为食,体大而壮,身体呈棕色,有不规则浅色斑块,全长可达100毫米,当地人误认为这是“蛙鱼”,于是大量捕捞送到峨眉山景区的餐馆供人食用。

髭蟾的蝌蚪发育非常缓慢,变态期长达3年左右,至少要越过两个冬天才能完成变态,完全长大则需要4到5年。变态期的蝌蚪各系统都未发育完善,因此对环境极为敏感。同时还易遭天敌吞食,这些都导致蝌蚪的成活率偏低。

因此,早在200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就已将其列为濒危等级,如今即使是在它的老家四川峨眉山,胡子蛙都已经很少见了。

所以能在恩施接二连三的发现胡子蛙的存在,就证明了恩施生态环境真的是好。

而因为恩施地处北纬30度地区,躲过了第四纪冰川运动的侵袭,因地也成为许多珍稀动植物的避乱所。

这些年在恩施出现过的珍惜保护动物

2012年4月,恩施市龙凤镇店子槽村村民在山上割草时,意外发现两只小动物。经过恩施州林业专家确认,小动物是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豹猫。

2014年6月,宣恩七姊妹山国的管理站护林员在巡山过程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

2015年7月,恩施市盛家坝乡石栏村罗家堂组村民汪某发现一条通体金色,像黄鳝一样的“怪蛇”,经专家鉴定,属于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脆蛇蜥。

如果大家以后也发现了品种珍惜的野生动物,不要惊扰,不要捕捉,应该及时向有关单位报告。同时,我们也要爱护身边的环境,给它们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

来源:天天快报、新恩施

(责任编辑 郜月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