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每个人看到几乎都会绕道走,尤其是炎炎夏日,垃圾堆积变质,恶臭更甚,隔老远都能让人感到不适。一个小小的垃圾堆就已经有这样的“威力”,作为州城及周边集镇的垃圾归属地——位于恩施市高桥坝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其环境更是可想而知。
恩施市环卫处垃圾处理工人鄢斌,已经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了16年之久。他家住七里坪,每天早上4点半出发,5点之前赶到垃圾填埋场,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才有工人换班。
7月27日上午10时许,记者前往垃圾填埋场,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当天,最高气温达到37℃,是进入中伏的第一天,随着正午的接近,气温也不断升高。
进入垃圾填埋场,入眼的就是一片大面积的“垃圾山”,伴随着一阵阵恶臭,呛得记者一阵反胃,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只能强憋着气,用嘴呼吸来缓和。
鄢斌介绍,这个垃圾填埋场建于2003年,本来是一个大坑,经过十几年的填埋,如今垃圾已经堆成了一座山。
不多久,一辆垃圾车载着满车垃圾到达,将垃圾倒在了“垃圾山”旁边,又一阵浓烈的恶臭袭来。鄢斌的工作,是用推土车将新运来的垃圾,推到“山”上,以保障下一辆垃圾车到来时,有地方可以倒垃圾。
鄢斌的推土车,一看就有些年头了,车上随处可见淤泥脏水。只见他三两步跨上车,在狭小的驾驶室里,艰难地把垃圾推向“山顶”,前后花了10分钟左右。
“坐在推土机里,机器运转燃烧的气温非常高,加上深入垃圾堆中,气味比之前更加难闻。”鄢斌说:“像现在天晴还好处理些,下雨天更难,因为垃圾堆中的积水会导致推土机打滑。”
刚推完这一车垃圾,下车还没说几句话,又一辆垃圾车到了。记者也上车体验了一把坐在驾驶室里的感觉。
垃圾车并不平稳,尤其是在地势不平的垃圾场,随时都处于颠簸状态,这些都不算什么,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倒垃圾的时候。
驾驶室里气温很高,坐几分钟,已经明显感觉到汗流直下,比起高温,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倒垃圾时从车窗外飘来的强烈刺鼻味道,胃里再次翻江倒海。
“这里每天要处理多少车垃圾?”
“每天有80多车,两个人轮班,我一天要处理40多车。”鄢斌答。
“这里气味那么难闻,我们一般人一刻都呆不住,你整天在这里怎么忍受得了?”
鄢斌笑着说:“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
鄢斌每天下班都会第一时间洗澡,“在垃圾场还不觉得,但一走出垃圾场,随便一个人都能闻出味儿。”
简短的聊了几句后,鄢斌又投入了工作。
中午12时,记者返回市区,确实如鄢斌所说,身上的味道越发明显,挥之不去,这仅仅只在垃圾填埋场待了一个多小时。
来源:恩施晚报 本报记者张家绮 实习生吴烺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