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靠大家。
谭维 摄
爱心涌动街头。
吴柏松 摄
建始广润河船儿岛。
余安钢 摄
夜色贡水河。
李以国 摄
文明出行,志愿者在行动。
罗程 摄
7月28日,恩施州“六城”同创工作总结大会在州城召开,总结一年来工作,检阅创建成果,表彰先进典型,动员全州上下再鼓干劲,努力把“美丽恩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营造“竞进脱贫、全面小康”的强大气场。
“六城”同创,创的是功能,创的是精神,创的是发展环境。“六城”同创,不仅仅是获得几块牌子或几个称号,而是通过创建,改变、改善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创建牵引着恩施迈向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城市的功能是城市发展的成果,也是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在创建过程中,我州始终明确一个理念:“六城”同创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共建共享”,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借创建大势,做解决问题之事。
一场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战役打响
2015年7月30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六城”同创、精细化建设管理、人性化服务活动动员部署会。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强调,以“六城”同 创为抓手,推进城镇精细化建设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是州委、州政府的一项全局部署。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挂图作战、精准作战,确保在一年内全 州城镇建设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城”同创、精细化建设管理、人性化服务活动启动以来,各县市党委、政府及州直相关部门都成立了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迅速推动活动开展。全州要求,“六城”同创就像一场战斗,每一名干部群众都是参与者,州城、县城、重要景区就是主战场。
“六城”同创,标准决定了高度,细节决定了精度,功能决定了“温度”。
“六城”同创开展以来,我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六大类城市创建和“七大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全州范围内“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基本落实,城镇绿化、亮化、美化、静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功能及公共服务支撑系统不断完善,城区河道环境有效改善,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六城”同创共建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作为州府所在地,恩施市主动担当、率先作为,启动了环境洁净、交通畅通、治噪保静、空气质量改善、绿化、亮化、河道美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全民素质提升等“十大工程”。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穿城而过的一河贡水,让宣恩成为了诸多人心目中的梦里水乡,那静水流波的褶皱里,抖落出如画的风情、如歌的文明,留下了“清水绿廊”穿城过的美丽景象。
同时,宣恩县实行“拆墙透绿”举措,将过去的党政机关、深宅大院阻隔内外联系的高墙拆除,将墙内的绿色美景公开于城市之中,缩小了这些机构与百姓的差距,同时也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受到了各界的欢迎。
实施环境洁净、交通畅通、绿化亮化、城市宁静、空气净化、河道美化、全民素质提升“七大工程”,来凤浓墨重彩描绘出优美环境。
2015年,来凤县投资千万元建景观亭、雕塑、山体休闲平台、广场、登山步道、台阶。今年初,为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来凤利用凤鸣山公园现有地形、地貌,修建环凤鸣山3000米的游步道,建设景观亭和景观塔等,供市民休闲游玩。
曾经,鹤峰县的居民们在马路上行走,晴天总是容易呛几口灰,雨天又得提防人行道上的“机关”,稍不留神就“中招”,被溅一身的脏水。这些问题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鹤峰县的街道全部实现“黑色化”,人行道也铺上了青石板。
自“六城”同创开展以来,鹤峰县先后捆绑各类资金近5亿元,实施以“一廊三园四桥”为重点的43个市政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
“六城”同创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共建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这项工作在恩施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州形成一盘棋格局
一条主线串联上下,以创建为中心的全州一盘棋格局很快形成。
通过一年的集中创建,一方面形成了阶段性的创建成效,另一方面总结积累了好的创建经验和做法。
为保证“六城”同创持久深入,我州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两个导向”、宣传引导及督导等机制,着力推进“六城”同创取得实效。
我州将“六城”同创活动作为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推动力。推行指挥部模式,由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任指挥长,州委副书记、州 长任第一副指挥长,州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指挥长,州直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州直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认真落实各自责任,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协同将“六城”同创活动扎实向纵深推进。州“六城”同创指挥部办公室牵头,不定期组织召开州“六城”同创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以及县市“六城”同创指挥 部办公室会议,研究解决“六城”同创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在“六城”同创活动推进过程中,各县市和相关部门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问题整改推动工作落实, 确保工作取得成效,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州内相关新闻媒体对“六城”同创活动进行宣传报道,通报活动进程和成效、推介先进典型,营造全 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六城”同创的浓厚氛围。采取曝光不文明行为、严肃惩处不文明典型等方式,让不文明行为人“红红脸”、“出出汗”。充分利用恩施州 “六城”同创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各地好经验、好作法、好成果,凝聚正能量,扩大“六城”同创影响力。
除此之外,我州建立群众监督管理机制,制订《恩施州公务用车违章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确保公务用车带头遵守交通法规、文明礼貌行车,2015年,共接 到群众举报121起,查证属实118起;转发《恩施市“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各部门比照执行,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主体责任,取得了良好效 果。
“六城”同创有形的变化有目共睹
城市公园广场亮化、河道治理、公共服务设施修缮……城市里出门满眼绿,移步皆景;农村清洁工程、国省级生态村创建、美丽村庄创建……美好乡村处处新,游客纷至。
2015年9月12日上午,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州“六城”同创指挥部指挥长王海涛调研了解州城“六城”同创推进情况时强调,“六城”同创根本落脚点在于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享受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创建要人性化,让群众满意,发动全民参与。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彰显文明。每天清晨,在州城的每条街道,你总是可以发现城市美容师的身影。每天,州城区320万平方米道路都要接受24小时精细化、常 态化保洁,城区机扫率达75.5%。城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州城主干道灰尘残留量低于7克/平方米,达到了国内发达地区城市保洁水平。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增加城市管理力量、更新保洁设备等方式,切实提升机械化保洁水平,城区清扫率、保洁率明显提高。
全州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购置环卫设施设备,其中,恩施市投入1800余万元购置机扫设备33台。州城城区新增保洁面积107万平方米,保洁范围扩大到 33条主次干道、326条背街小巷,共计320万平方米,道路机扫率达75%。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引导商户进店经营,规范广告标示标牌,依法打 击乱搭乱建行为,“摆整齐”取得较好效果。全州共清理“牛皮癣”22.86万条、户外广告2.9万块,打击乱搭乱建行为3000余起。
在“扫干净”“摆整齐”的基础上,全州各级各部门在“保畅通”上积极作为。通过施划道路标志标线、新建港湾式公交站台、取消主干道停车泊位、加强交通科技 管控等方式,切实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各县市城区基本实现机动车辆同向停放,全州共施划道路标志标线10.89万平方米,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20余个,打通 城区交通微循环近30处。
“两场一所”建设卓有成效。全州共新建社会化停车场153个,增加停车位2.4万个;新建改建农贸市场近20个;新建改建公厕49座。同时,部分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和厕所对外开放。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州城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全州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1至6月,州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53天,优良天数达标率84.1%,同比增加27天,“恩施蓝”已成为我州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河道环境有效改善。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河道监管、层层负责、无缝对接”责任体系,切实加强河道岸线管理。
城镇绿化、亮化、美化、静化水平明显提升。截至6月底,全州各县市共新增绿化面积57.7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3.1%。对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 桥梁、公园广场、河岸水体等部位的亮化工作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城市景观效果不断提升。全面实施“城市宁静”工程,城市噪声污染明显减少,2015 年,全州8县市主、次道路144个点位的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1分贝,属“较好”等级。
“六城”同创无形的变化润物无声
创建过程中,环保、林业、住建、交警、城管、社区……每一个单位和部门都在行动;居民、农民、学生、网友、志愿者、公务员……每一个人都在参与。群众素质潜移默化的改变,让“六城”同创精神落地生根。
城市的现代化,不仅靠硬件设施,还与软环境息息相关。城市建设得再好,如果管理服务跟不上,市民照样有怨言。全州深入推进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以群众 呼声为着力点,以细节关怀为切入点,从群众关注的小事、难事、急事做起,不断建立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的机制,排群众日常忧,解群众身边难。
从提升干部素质入手,州委组织部带头发起全州党员干部积极支持参与“六城”同创的倡议,为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从提升群众素质发力,州委宣传 部、州教育局、恩施电视台等通过开展市民文明学校、“小手拉大手”、“六城”同创走基层等一系列活动,努力养成市民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全州累计开办市民 文明学校文明礼仪培训156期,培训人数达2万余人次。
在发起倡议的基础上,在各种媒体上设立“六城”同创曝光台。通过恩施新闻网、恩施晚报等平台,鼓励市民举报身边不文明现象,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共曝光不文明行为300余起。
打扫街道、摆放车辆、文明劝导、搀扶老人过马路……
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胜利街社区文明交通督导员李火春,每天风雨无阻地协助管理交通。“同志,同志,红灯!不能过马路。”李火春吹响急促的哨声。
“我不要求大家都能理解我的这种严格,我所做的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李火春的工作态度,成为全州服务“六城”同创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志愿者投身宣传、参与劝导;发放公开信、倡议书、市民文明手册等资料;全州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累计参加人数2万余人次,“六城”同创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今年5月初,为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切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我爱斑马线”活动,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
“有时候,几个老板叫我去喝茶,吃早餐,我都不晓得去哪家好。”在建始县,环卫工周开菊欣慰地说。宣恩县高罗镇环卫工人刘翠玉十分感激,今年58岁,是九 间店村五组的贫困户,从事环卫保洁工作3年。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第一轮路面清扫从6点开始。家里离集镇较远,完成清扫任务后,回家时已临近中午,以前 长期不吃早餐。
“六城”同创让我州城乡居民过上更温情、更有质量的日子。在州委书记王海涛重视下,从2016年6月起,全州2200多名基层环卫工人吃上了免费早餐。
一杯开水、一顿免费的早餐,对一线的环卫工来说,饱了肚子,更暖了心窝,这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一种尊重,一种幸福。
成绩的取得,是全州上下同心同向、协力共建的结果。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个可喜的、崭新的变化,让人们在身边真切感受。
来源:恩施晚报 本报记者谭发馨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