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我种植了200亩的生姜,能卖到100多万元哟!”7月25日,来凤旧司镇生姜种植大户卢长艳,开心的笑到。
凤头姜,在来凤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脆嫩无筋,辛辣适中,是恩施州十大美食之一。
凤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个老牌县级食品加工企业,荣获国家级、省级等各类荣耀的民营企业,顺应“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的时代潮流,成为致富一方的“金字品牌”。
小小凤头姜,撬动整体脱贫
“企业要想生产出优质,高产量的凤头姜产品,生姜种植是头等大事!”来凤县凤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延富向笔者透露,因此,企业每年在各乡镇大力发展生姜种植面积,提升生姜种植品质。
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给生姜种植基地和农户提供优惠价改良生姜种子,和有机富硒复合肥。还无偿提供技术支援,发放生姜种植技术的资料等。为了保证姜农的销路,企业与各位种植大户签订回收合同,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企业生姜种植基地在来凤翔凤镇梅河村拥有120亩,来凤革勒乡桑树坪村50亩、来凤土家寨村40亩;来凤旧司镇三寨坪村200亩,全县种植总面积达3万多亩。企业以核心基地为示范,来指导其他农户标准化种植生姜,促使平均每户姜农每年增收3.6多万元。
据据统计,每年凤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厂,除了照单收购基地和签约姜农的全部生姜外,还组织专班到各乡镇收购生姜达52万公斤。同时还带动辣椒、大蒜、花椒等产业的种植和白酒的生产量。以凤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龙头企业,扎实发展生姜产业,给种植大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带动了全县8800多户的姜农整体脱贫奔小康,让他们在自己家门口发展好产业,脱好贫,致好富。
牵手农民,企业真扶贫
凤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在8月份前后几个月,大规模收购基地种植大户的新姜,同时派专班人员到来凤各乡镇市场上收购姜农手中的新姜,帮他们解决销路问题。
在企业生产繁忙时段里面,需要使用的工人量激增。为此,田延富在来凤翔凤镇、革勒乡就近招募工人。与村里的贫困户签订就业协议,在生产任务量较大时,随即通知他们到厂房上班。
向代友是来凤革勒乡桑树坪村人,妻子外出多年不归。家中现有3口人,上有80多岁高龄的父亲,下有一个尚在读小学的孩子。向代友为了一家照顾老小,无法外出务工,在家中有没有资金和合适的项目发展生产,因此家中十分贫困。
田延富去年在来凤革勒生姜种植基地视察时,了解向代友家中贫困情况后,立即把他招进厂里作为机工人员,让他长期在厂房务工。向代友每月可在厂里领到2500元以上工资,保证了他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向代友说:“每周末放假时,接小孩子到这里玩下,每个月底回家中照顾下父亲。”
“姨妈汤”上线,点燃创业梦
“喂,你想要多少盒?我马上给你快递过来啊!”7月26日,在来凤东环路姨妈汤销售部内,电话声此起彼伏。
“姨妈汤”姜汤是来凤今年在微商平台,销售比较火爆的产品之一。产品的创始人刘忠义,与其他两名合伙人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利用祖传治疗女性经痛的秘方,将它发展成一个产品。然而如何规模化生产?如何才能拿到食品生产准许证?这对于一无所有的草根创业者刘忠义来说,困难超乎想象。
前几年,刘忠义带着他研发的“姨妈汤”姜汤产品参加过选秀节目、找过投资商谈判,都失败而归。
幸运的是,田延富帮助了他,凤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他的梦想!
去年刘忠义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凤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找到田延富,和他交谈“姨妈汤”姜汤合作想法。
田延富被刘忠义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打动,从内心支持年轻人创业,帮助更多贫困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好企业也一直在研发,关于姜汤方面的产品。根据田延富与他达成的合同,企业负责“姨妈汤”上市的资质和品牌,还负责原材料加工、生产等环节,刘忠义负责运营、销售等。
从4月份开始,“姨妈汤”姜汤产品每个月销售量达3万盒,销售额达60多万元。刘忠义带领6名大学生,利用微商,网上社区等平台开始网上大规模销售,开启了他创业梦想的第一步。
来源:中国来凤网 通讯员 张东林
(责任编辑 田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