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鹤峰县下坪乡周家院子,因为族人大多姓周而得名,院子是典型土家吊脚楼风格,古朴典雅,透露出一股书香气息,虽说,整个院子只有8户人家,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足百人的院子里,却出了18名教师,其中,1名是博士,2名是研究生,9名是大学生,无不让人称奇。
为什么一个小院子,会出这么多优秀教师和大学生?3月9号上午,记者慕名前往周家院子,见到了退休教师周清栋。周清栋今年63岁,是一名退休乡村教师,以前在下坪乡中心学校教书,有42年教龄,说起自己的3个子女,周老师心里充满了自豪,他们都是大学生,毕业后,其中两位做了老师,一位考上了公务员。
周家院子不光人才辈出,还特别重视孝敬老人。周炳莲婆婆今年已经81岁,家人都在外面上班,因为年纪大了,生活不方便,邻居经常过来看望周婆婆,帮她打扫卫生,做做饭。周婆婆说,院子里的人都关心她,就算身体有小毛病,也不用着急。
而且,周家院子还有个不成文的好习惯,在外工作的周家人,不管有多忙,每年都要回家至少两次,一起吃团圆饭。熊翠兰嫁到周家院子已经快40年时间,她说,因为院子里很多人是教师,大家一般在暑假的时间,在年底杀年猪的时候,一起热热闹闹吃团圆饭。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光存在桃花源里,也存在周家院子里。院子里每家每户的大门,常年都是敞开着,方便亲戚邻居之间走动交流,这考验的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割舍不断的是邻里之间的情谊。
周家院子里的乡亲们孝老敬亲、邻里和睦、子女事业有成,离不开周氏家训的教化。“正直廉洁”“尊卑有礼”“勤俭持家”“取财有道”等这些良好的家训家规,通过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每一个周家人。
鹤峰县下坪乡岩门村村书记沈泽州说,周氏家训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一直传承到现在。
恩施州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周家院子家风建设,是鹤峰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出的典型之一。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恩施州鹤峰县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鹤峰好人”评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挖掘“好人好事”,凝聚正能量,传递人间真善美。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鹤峰县县委书记王小平说,鹤峰县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走出了鹤峰县独具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路。
在此基础上,3月9号上午,恩施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鹤峰县举行,恩施州各县市代表们,参观了鹤峰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恩施州五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做文明人、创文明家庭、建文明新村和文明乡镇、抓县域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恩施州州委副书记柯东海对近年来鹤峰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恩施州各县市立即统一思想和行动,规划和落实本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来源:长江云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