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4日在经济组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指出,我国的汇率取向是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国绝不会以贬值促进出口,也绝不会打货币战。
易纲表示,人民币汇率非常平稳,与可兑换货币比,波动性小;与发展中国家货币比,波动性更小。人民币过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了稳定、总体强势的态势。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种汇率形成机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且在过去多年实践中对国民经济、世界贸易稳定起到好的作用。”易纲表示。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不紧不松。”谈及通胀形势与货币政策问题,易纲表示,CPI保持在2-3%之间是黄金区域。我国今年CPI应该很可能接近黄金区间,货币政策应该是保持稳健中性,不紧不松。
“各国央行设定通胀目标时候都设在2%左右,如果太低会担心有通缩的风险,如果太高会担心有通胀的风险。中国今年CPI应该很可能接近黄金区间,所以货币政策应该是保持稳健中性,不紧不松。”易纲表示,这样既可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又可以防范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
“货币政策配合支持实体经济也有效率优化问题。” 易纲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从来都是围绕支持实体经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从货币政策来考虑都是支持实体经济。
同时他强调,我们目前还面临过剩产能,过剩产能也是实体经济当中的问题,所以支持实体经济也有效率优化问题。
“这方面要把握好金融和经济配置资源,让市场决定配置资源,而且在配置中如果有过剩产能,要有有效措施来化解过剩产能降低风险。”易纲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曾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