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鹏鹏外出玩耍,一去不返。寻子路上,田文军夫妇夜夜以泪洗面,跑遍全国各地,不放过一丝线索……”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2014年的一部 “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里面的场景一次次让观众泪流满面。哭过之后,很多观众特别是幼儿、儿童家长从中警觉,意识到“防拐骗”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近日,就幼儿及学生“防拐骗”防范意识及知识普及等方面,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及幼儿园教师。
家长、学校注重给孩子灌输“防拐”知识
“在外面不能离开父母的视线,如果遇到陌生人和我说话,就大声喊爸爸。”当问起遇到陌生人主动搭话该怎么办时,6岁小女孩梁辰美瑾认真地说。
据梁辰美瑾的妈妈介绍,从孩子三四岁起,她就经常告诉孩子不能与陌生人说话,要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在外面绝对不能离开父母的视线。
“即使我们每天都会接送孩子,但这方面的教育一点也不能少。有时候看到孩子被拐骗的报道,同为父母,真的很痛心。”梁辰美瑾的妈妈说。
就读于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吴佳陈今年11岁。他的母亲说:“男孩子比较调皮,爱在外面玩,孩子从小到大每次一个人出门时,我们说的最多 的就是注意安全,不认识的人主动搭讪,千万不要理;陌生人给的东西,千万不要吃不要拿;也不要走到灯光暗、人少的地方,遇到危险要大声呼救。经常给孩子说 说这些安全知识,多少会有些作用。”
吴佳陈说,除了爸爸妈妈经常给他讲这些安全常识,学校也经常开展安全知识讲座,请当地公安部门、教育部门或专业人士通过真实生动的事例,让学生引以为戒。
恩施州城滨江花园民艺幼儿园教学园长卢小华介绍,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增强孩子防拐骗意识,幼儿园每学期都会请专业人士对幼儿及老师进行防拐骗知识讲解。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会寓教于乐,设置防拐骗情景游戏,如请别的班级的家长扮演“陌生人”到班上接小朋友,并自称“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或“小朋友,我带你出去玩,给你买好吃的”等,与小朋友进行防拐骗情景演练,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幼儿对防拐骗知识的理解 和接受程度。
防拐骗,注意这些常见手段
易发生拐骗的地点:医院、车站及人群密集地,如公园、游乐场、购物广场等场所,空间大、人群密集,宝宝因为好奇到处乱跑,人贩子往往有机可乘进行诱骗。
拐骗儿童常见手段:权威诱惑法:拐骗者能叫出小孩的名字,然后告诉孩子说,受爸爸或妈妈委托,前来带孩子回家,甚至说得到了老师的同意。这类“权威诱惑”通过骗取孩子的信任来诱骗小孩。
物资利诱法:“小朋友,我的车里面有一个礼物给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跟我到车里去看看吧。”这种方法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而达到拐骗孩子的目的。这种拐骗,不法分子通常都是在小孩一个人的时候下手。
带路引路法: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有意引诱孩子。例如,“小朋友,你知道去酒店的路怎么走吗?你能不能带我去啊?”
相关链接
家长、孩子分别如何“防拐”
家长的做法
1、随时陪在孩子周围。
2、不让他人照看孩子。
3、公共场合紧盯孩子。
4、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礼物。
5、让孩子记住家人的电话,教孩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110,学会自救和求助。
6、与孩子进行反拐骗练习。
孩子的做法
1、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学校接,要打电话给父母确认,如电话不通应及时告知老师。
2、外出玩耍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地点、参加伙伴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
3、养成进出家门随手关门的习惯。
4、不单独与素不相识的人同乘无人看管的电梯。
5、上下学、外出游玩、购物时,最好与同学、朋友等结伴同行。
6、不搭陌生人的便车。
7、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
8、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
9、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通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公园、无人管理的公厕,一人独处空屋时要关好门窗。
10、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
11、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
12、应当熟记家长的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以及亲戚的电话号码,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来源:恩施新闻网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