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来凤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以绿色生态、民族文化为支撑,以增加发展后劲、坚定发展信念为动力,以促进精准扶贫、竞进小康为核心,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推进全域旅游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全县助推精准扶贫的引擎产业来抓,探索出了“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商旅文融合发展、创新创业”的四种旅游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旅游特色产业扶贫之路,有力地促进了来凤县经济社会发展。
四种旅游扶贫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一、景区带动型。
来凤县将夯实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作为带动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达到“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经济”的目的。仙佛寺景区恢复重建后,带动了周边4个村及相邻的宣恩县李家河、龙山县石羔山镇的发展,建成了香火一条街,100多户村民通过销售香纸蜡烛、旅游商品、农产品和开办农家乐等实现了脱贫致富。杨梅古寨景区内的农家乐从2013年建设之初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35家,仅在外务工村民返乡创业开办的农家乐就达23家,其中年营业收入30万元以上的有10家,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务工就业和农产品销售,杨梅、藤茶、葡萄、贡米、土鸡、腊肉等都成了畅销的旅游商品,特别是带动了景区沿线一带6个村的杨梅销售,仅杨梅鲜果销售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增加收入600万元以上。
二、乡村旅游型。
来凤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9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10个全国传统村落保护村,2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个全州旅游扶贫重点村。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抓好乡村旅游是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一是统筹规划,分批实施。该县根据每个村的生态环境、民风民俗、村庄院落等要素,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原则实施统筹规划、分批实施。如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和兴安村突出以土家文化之源的民族文化旅游主题,三胡乡黄柏园村和石桥村突出以杨梅为主的生态旅游主题,大河镇桐子园村突出以茶叶为主的生态旅游主题,旧司镇板沙界村以红色革命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主题,目前已基本形成黄柏园、舍米湖、桐子园等8个乡村旅游点。
二是“旅游+农业”正在兴起。特色农业通过与旅游的结合,既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又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特别是让游客参与体验到了农耕的乐趣。全县现已发展了葡萄园、桃园、茶园、草莓园等100多处,实现了月月有果、季季有花、处处有人。去年8月,旧司镇农园农庄还举办了“旧司镇首届乡村文化旅游暨葡萄采摘节”,当月接待游客达1万余人次。
三是农家乐(包括农庄)发展迅速。通过政策引导,近三年全县共计兑现农家乐奖励资金100多万元,农家乐由2013年的120家发展到368家,三星级20家,4家达到四星级标准。在政策引导和旅游业发展的双重带动下,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庄正在兴起,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如翔凤镇的竹坝生态农庄、绿水镇的红鱼泉山庄、大河镇的翠云山庄、革勒车镇的碧园山庄和野猫洞山庄等。
三、商旅文融合发展型。
来凤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商贸发达,区位独特,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全国商旅文融合创新发展试点县。
一是围绕旅游“购”要素抓商圈建设。近几年来,该县先后建成中百来凤购物中心、裕农电商等,华龙城综合体已基本形成,同利星都汇商贸综合体正在有序推进,2平方公里的“龙凤商圈”逐步形成,旅游购物场所从土特产专营店、大型超市到网点应有尽有,购物选择不断增多。与之配套的金融服务更加完善,湖北银行、村镇银行及2家小额贷款公司都已落户来凤。
二是大力开展节庆活动。通过开展节庆活动,既弘扬和传承了民族文化,又提升了来凤旅游知名度,吸引外来游客。2014年10月,来凤县成功举办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并围绕“一会一节”开展了“发展来凤震撼之美”、旅游推介会等18项旅游宣传活动,拉开了来凤旅游宣传推介的序幕。去年以来,来凤县先后承办了湖北省2016年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暨恩施州“晒赛文明为中国加分”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举办了“仙佛送福、金猴闹春”仙佛寺灯展活动、武陵山首届杨梅文化旅游节、中国游钓节暨全国河钓大赛、凤鸣星空音乐节等旅游活动,吸引周边地区数十万游客参观游览。来凤凤雅藤茶公司每年组织1万多人参加“游美丽恩施、品金祈藤茶”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来凤藤茶文化旅游节。此外,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楚天广播电台等媒体也多次宣传报道来凤旅游;该县还组织参加了省州组织的旅游推介活动和旅游博览会、武汉国际旅游节、“春游湖北”等活动。
三是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区正在形成。来凤旅游商品种类多、品种全、样式新,极具特色,是全州的旅游商品示范区。该县已于2014年举办了首届旅游商品创新大赛,今年下半年将举办第二届大赛,引导全县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与创新。全县已有9项商品获评“灵秀湖北”旅游商品,占全州16件的56%。来凤漆筷更是成为荆楚文化作品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亮相,并已成功进驻故宫,成为“故宫商品”。宝石花漆筷系列被评为中国“百佳十强”旅游商品。来凤油茶汤被评为全国金牌小吃。
四、创新创业型。
通过旅游业的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从而促进精准扶贫。百福司镇是“湖北旅游名镇”,是土家族的发源地,成功创建全省第一家写生基地,每年吸引高校教师和学生上万人前来写生,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已被评为“全省旅游创新创业基地”。喳西泰水城已建成餐饮街、酒吧街,引进了众多新业态,已成为来凤龙山两县市民和游客品尝本地美食的首选之地。星级酒店、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和个性化酒店不断增加,世纪金源国际酒店、酉水明珠大酒店、武陵山水国际酒店、龙凤太子大酒店等与喳西泰水城、文化中心等遥相呼应,形成了旅游接待集散地,旅游服务项目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也带动就业,毕兹卡、土家女儿绣等西兰卡普生产企业将车间搬到了农家,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和照顾家庭的双重问题,促进了贫困户增收。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2万人,带动了1.5万个家庭增收,2000多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伍华银 段迪华 (来凤县旅游局)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