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2016-07-20 13:14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恩施州知识产权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刚出台不久的《恩施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作为恩施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勾划出了未来5年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和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划》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恩施州的发展也给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州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实施“五州”战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既给全州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二五”期间,恩施州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表现在:创造能力不断提升,相对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间,恩施州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 384%、334%;专利运用有所突破,持续开展企业专利“扫零工程”和“ 知识产权(专利)进园区(重点企业)”活动;保护工作初见成效,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展会执法、联合执法等措施,5年来,全州共解 决专利纠纷5件,查处假冒专利案40件,维护了良好的知识产权运行环境;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建成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恩施)基地。“十二五”期间,在知识 产权远程教育平台恩施分站参与学习的达到人员6.2万人次;宣传工作不断深化,每年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电影 院、网络等媒体,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全社会尊重知识,鼓励创新,鼓励发明,推广使用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为“十三五”知识产权事 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编制的基本原则

——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协调推进各县市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发展。以培育企业创新为重点,着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加强能力建设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结合。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核心环节,大幅度提升公众、企业、政府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自主创新能 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相互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新机制,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

——政府引导与调动社会力量相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充分开发利用全州的知识资源,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激励创造和促进运用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合力。

——统筹规划与分类组织实施相结合。立足支撑和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部门协调,统筹实施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实行分类组织实施,实现重点领域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新突破。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州知识产权创新主体明显增加,企业创新投入逐年增长,产业创新特色明显增强,社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创新人才队伍和素质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行平台初步建成,管理体制更加完善,中介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更加浓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力争实现专利申请量年突破2000件,争取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提高技术转化率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恩施市力争成功申请湖北 省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主要任务

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创造、发明的主力作用,加强高科技企业的培育工作,力争每年增加10家地方知识产权示范性企业,到2020年,培育2至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工程,重点协助政府做大做强富硒产业,提供专业性指导,推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登记,促进全州农副产品的质量与科技含量的提高。政策鼓励和技术支持有关水能、页岩气、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等优势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助力政府打造“中国硒谷”,重点技术与政策扶持食药两用健康食品、药品的生产与绿色环保新型医疗设备的自主开发。

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搭建专利交易平台,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资本化,加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的产学研合作,鼓励科研团体、技术人员利用专利技术创办企业实体。

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大力发展专利代理、专利导航、专利评估、专利咨询等行业,建立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知识产权创新联盟。

推进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程,推动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清晰、管理科学、协调有序、部门联动的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执法机制。

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加强省知识产权培训(恩施)基地的建设,构建针对不同人群开设普及宣传、技能培训、各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以及考试培训在内的立体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

保障措施

加强知识产权创新的组织领导,力争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纳入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本规划落实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范围,落实好由州委、州政府牵头建立的恩施州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加大财政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力度,设立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及产业化等专项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参与国家、省级重点科技项目、科技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申报;对知识产权事业投入的民营企业予以政策扶 持和表彰。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库,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建立知识产权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编制地区知识产权专家库,推动科教、研究、 生产的三位一体发展。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双百”工程,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体系,力争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培训实习基地,加快建设复 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力争建立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制订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引进规划,做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称评审工作,鼓励和协助 有关单位构建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知识创新和专利发明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及时落实有关奖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在政策、制度、财税、金融、 人才等多方面配套改革,形成激励创新、充满活力的制度安排,引导和调动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改革调整专利资助政策,引导专利创造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切实提升专利含金量。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力争促成建立由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体系。宣传知识产权基本常识,把知识产权宣传纳入普法宣传、道德教育、诚信建设、文明创建等全民思想文化宣教活动中。每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举办专题活动。

加大知识产权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国外高科技企业来恩施州投资,邀请外国专家交流研讨。鼓励人才交流,选派全州知识产权骨干到国外学习和交流。学习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加快本地区技术的国外布局;积极推进国内区域交流合作,力争建立武陵山片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参与谋划长江沿线知识产权联盟,探索建立区域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以及专题工作小组制度等,积极促进形成区域知识产权合作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全州知识产权系统骨干到邻近知识产权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对技术资源建立共同开发、合作双赢的联合模式。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外地专家队伍,鼓励外地专家申报本地课题。

来源:恩施晚报  记者:秦卫飞 通讯员:覃方海

(责任编辑 朱晓涵)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