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巴东县大支坪镇在耀英坪村流泗沟集中安置点举行易地扶贫搬迁钥匙交接仪式,42户贫困户135人入住新居。临近年尾,巴东县大支坪镇、野三关镇、官渡口镇、清太坪镇纷纷传来好消息:易地扶贫搬迁户拿到了钥匙,搬进了新居。贫困群众的脸上笑容洋溢。
中共恩施州第七次代表大会州委工作报告指出:恩施州五年累计减贫超过1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到19.1%。未来,随着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恩施州作为内陆地区也将步入开放前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恩施州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确保2019年前全州1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9个重点贫困村、8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
5年累计减贫超过100万人
“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终于离开了穷山窝,这都是享党和政府的福,今后我们一定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搞发展,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12月12日,领到新房钥匙的巴东县大支坪镇长岭岗村四组贫困户乔守菊激动地说。
巴东县野三关镇贫困户喜领“金钥匙”(资料照片)。
恩施市龙凤镇龙马风情小镇滨河商业街(资料照片)。记者王邦寿摄
当日,巴东县大支坪镇在耀英坪村流泗沟集中安置点举行易地扶贫搬迁钥匙交接仪式,42户贫困户135人入住新居。
临近年尾,巴东县大支坪镇、野三关镇、官渡口镇、清太坪镇纷纷传来好消息:易地扶贫搬迁户拿到了新房钥匙,搬进了新家。
“今年单是葡萄收入就有18000多元,我屋里还养了4头生猪,今年收入3万块应该不是问题。”在恩施市龙凤镇吉心村阳家岩组,饶友龙正掰着手指算收入账。今年10月,在村葡萄合作社的帮助下,他已脱贫出列。
30岁的黄景是建始县业州镇柳树淌村的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到柳树淌安置小区,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她又应聘到家门口的名艺工艺厂从事工艺品彩绘工作。“工作不是很累,生产旺季一个月可拿三四千元工资。挣钱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能在家门口上班,可以照顾家里。”黄景笑着说。
像他们一样,一个个、一批批贫困户的脸上洋溢起笑容,精准扶贫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彻底改变,更是对未来的勇气与希望。
过去5年,恩施州累计减贫超过1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到19.1%。脱贫攻坚成效还体现在群众的“钱袋子”里。
2014年,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40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位;2015年,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6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5元,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0元,居全省第二位。
乘势而上,2019年前全部脱贫
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如何进行?中共恩施州第七次代表大会州委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报告指出:随着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恩施州作为内陆地区也将步入开放前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恩施州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机遇叠加,我们完全有条件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补齐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农田整治、生态治理、乡村建设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坚持党政主责、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创新精准扶贫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严格督查考核问责,加大政策执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2019年前1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9个重点贫困村、8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
热议精准扶贫:抢抓机遇、多方发力
12月26日,参加中共恩施州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围绕州委工作报告和州纪委工作报告进行审议,代表们畅所欲言,为发展支招,为改革献策,为未来鼓劲。
“精准扶贫”无疑是代表们关心关注的热门话题。
来自利川市的陈建平代表说:“利川谋道精准扶贫走的是‘旅游产业+城镇化’的路子,过去5年,以苏马荡为核心,新建‘森林新城’,规划面积从过去不到5平方公里,到现在已达22.64平方公里。谋道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51户21562人,通过多方聚力,5年减贫13000余人。目前谋道人均存款达1.3万元,苏马荡区域户均存款达73万元。下一步,谋道将继续发展生态旅游,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来自巴东的王祖华代表说:“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这对我们村里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现在绿葱坡镇野花坪村正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及旅游业,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在精准扶贫方面,首先是要‘扶志’,在基层老百姓中普法及进行各项知识宣教尤为重要,应该多召开屋场会、院子会,提升老百姓的整体素质,树立贫困人口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脱贫信心,再从产业扶持等多方面着力,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来自巴东的田祚立代表说:“水布垭拥有大清江、温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发展机遇,水布垭旅游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在精准扶贫方面,建议设立脱贫先锋奖,激励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自发性和自觉性。”
宋发刚代表建议,要更加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希望能建立一种机制,将优秀教师引进来、留下来,让教育事业为脱贫攻坚作出更大的贡献。
赵红敏代表认为,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特色农业在山区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胡静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