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 | 发现新物种 新昆虫跟发现者姓

2016-12-17 17:52  

恩施发现昆虫新种!

 

发现它的,是一位襄阳小伙——

新昆虫以他的姓氏命名

 

今年9月,长江大学的生物系副教授谢广林在新西兰《动物分类学报》上发表论文,详细讲述了一个昆虫新种——叶氏天牛的发现过程。

 

叶氏天牛是襄阳的昆虫爱好者叶茂发现的,也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据叶茂回忆,2014年7月,他到恩施采集昆虫,发现了这只天牛。长期与昆虫打交道,他立即发现了这只天牛的不同,便意识到这可能是昆虫新种。

 

回到襄阳后,叶茂立即与谢广林取得联系。谢广林专程赶到襄阳,把这只天牛带回学校继续解剖研究。经过多方验证,确认是昆虫新种。为此,谢广林将该天牛起名为“叶氏天牛”,并写了一篇论文向《动物分类学报》投稿,被顺利发表。

 

天牛是鞘翅目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天牛的种类很多,世界已知40000多种,中国也有3550种左右,分布广泛。

 

天牛是人们熟知的一类昆虫。很多人在孩童时期,曾经捕捉到或观察到天牛,对它们发生兴趣。有趣的是当你抓住它时,会发出“嘎吱嘎吱”声响,企图挣脱逃命。如若在其腿上缚一根细线,任其飞翔,还能听到“嘤嘤”之声呢。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玩的时候,当心别被天牛强壮的上颚咬着手! 

 

 

很遗憾,小编没有找到叶氏天牛的照片,但是找到了其他有趣的照片——


天牛起飞瞬间。(《国家地理》周反美摄)

 

以及这个有趣的故事——

把小昆虫玩出大名堂

 

一说到昆虫,很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蚊子、苍蝇、蟑螂的形象。可在叶茂的眼里,昆虫比人们想像的要干净得多,因为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即便是屎壳郎,在昆虫爱好者的眼中,也是那么可爱,因为它们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走进叶茂家中,各种石头、大幅风景照和标本盒是最吸引眼球的物件。他的卧室里,大大小小的木盒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如果将这些木盒摞起来,足有3米高。

 

叶茂在家整理自己收集的昆虫标本。

 

“盒子里是我制作的昆虫标本,都是宝贝。”指着盒子里的一只只昆虫标本,叶茂的眼中充满柔情,像是看着热恋的爱人。这些昆虫标本有1000多个品种1万多只,是他多年的收获。

 

 

28岁的叶茂自小性格文静,一个人画画时一坐就是一天。从小,叶茂就迷上了昆虫类科普书。父亲知道后,常常下班时给他捉回金龟子或者蝴蝶。这些昆虫死后,他舍不得扔,便学着制作成昆虫标本。

 

 

 

从高中到大学,叶茂没有因为学习紧张而放弃爱好,而是利用课余时间采集昆虫,摸索制作、保存昆虫标本的技术。在大学里,他甚至变成了生物系的编外学生,爱和生物系的同学一起去采集昆虫。

 



 

上班以后有了收入,叶茂利用工作之余,开始往远处跑。如今,他已跑遍了襄阳,先后十几次到神农架,今年夏天还跑到中越、中缅边境地区采集昆虫标本。

 

2015年6月13日,云南省临沧市,叶茂和保护区的几个孩子合影。

 

2016年8月13日,保康县山区,叶茂和好友进山捕捉昆虫。

 

 

记者

和昆虫打交道,你们收获了什么?


我是学习美术的,而艺术的根基来源于大自然。比如颜色和造型千变万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大自然不能创造的。在采集昆虫的过程中,走了很多路,到过很多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看了别人没有看到过的风景,画了不少画,拍了不少好照片,释放了工作压力,既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认识了昆虫,掌握了科普知识,一举多得。

叶茂

 

叶茂还告诉记者,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目前已命名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至少还有200万种昆虫有待人类去发现、描述和命名。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兴趣爱好玩出科学发现,这个小伙棒棒哒!

 

恩施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2010年,恩施市龙凤镇龙马村一村民在该村发现濒临灭绝的胡子蛙。胡子蛙曾在福建和贵州发现过,在湖北省发现尚属首例。胡子蛙对环境特别敏感,它在当地出现,说明当地生态环境良好,未遭到人为破坏。

 

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也许今后将有更多新物种“面世”哦。

 

来源:襄阳晚报

(责任编辑 王振琳)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