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投入使用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村社区服务站)。
2014年冬,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暖言一句胜三春。“不能安之若素”就是要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12月7日,又逢隆冬,记者在偏远的来凤县百福司镇安家堡村,看扶贫队员奔走、问贫困群众冷暖、观村容村貌变化,真切感受到了工作队员一心想让贫困群众过好日子的那份努力与坚持。
“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安家堡村,现在不一样了,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的代表都来我们村观摩了。”12月7日,村党支部书记彭金生高兴地说。
在彭金生和当地村民心里,如今安家堡村真能安家了,这离不开州发改委、州环保局、恩施高中三家单位的帮扶。
力破行路之难,把基础筑牢
一条崎岖泥泞之路,翻新为平整的水泥路,从村头延伸到镇,这是安家堡村脱贫梦开始的地方。
“最大的难题就是路。”“希望你们能帮我们把路修好,方便我们出行和运输物资。” 扶贫工作队队员童冬林说:“这是走访中听得最多的诉求。”
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扶贫工作队奔走于村、镇、县城与州城之间,处处沟通,层层汇报,从积极争取,到规划测量,从预算审计,到建设施工,一个环节都不敢松懈。童冬林说:“从州城到村走高速最快2.5个小时,很多时候白天跑项目,晚上回到村里加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早把路修好。”
仅两年,扶贫工作队积极为该村争取了道路建设资金180万元,3条公路得到了硬化,新修了2.8公里组级公路。
在彭金生屋后,彭金生指着对面的环形路说:“那条就是新修的路,这都是扶贫单位谋的福啊,自那条路修了后,沿线一下冒出来20多栋新房子。”
二组尹书军家的新房子就在这路边,尹书军说:“有了这条路,这一片算是活了,路开工时,房子选址就定了。”
童冬林说:“修这条路时没少花心思,一方面是为了产业的后续发展,另一方面尽可能通到老百姓家。”
7岁的汪思源父亲去世,母亲出走,靠60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童冬林说:“以前思源的奶奶要到镇上陪读,路修好了,通村车接送,减轻了他家的负担。”
除了路,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即将投入使用。12月7日,刚进安家堡村,一栋白色与橙色相辉映的楼房,让人眼前一亮,运动场边安了各样健身器材。该村田德才老人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说:“每天下午,好多人过来散步。”
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扶贫工作队为该村争取了80万元修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村社区服务站)、运动场。目前,运动场已投入使用。
搞好易地搬迁,让安居梦圆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搬迁。
安家堡村最远的贫困户,要数十二组的石维建家,两个老人70多岁,儿子患有精神病。如今,70多岁的石维建已不再是十二组,加入了三组。
石维建家老房子离村委会超过6公里,山大人稀,房子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石维建说:“这么多年,一直想搬出来,没想到政府给建了新房。”
在该村道路沿线,一户一户分散安置的居民点建设正酣。
眼下,三组的贫困户张家易家的新房主体建成,如果进度够快,年前可交钥匙。40多岁没成家的张家易与81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水泥砖封的住处,狭小,高度不到两米。为了让张家易挪“穷窝”。期间,州发改委主任戴清堂多次前去慰问,多方开导劝说。童冬林说:“年初,为了给他做工作,去他家不下5次。”
彭金生说:“刚开始,大家持观望态度,后来,都想搬出来。”张家易说:“起初心里总不踏实,现在看着新房子建成了,才知道政策有多好。”
“小童啊,你来了正好,马上要过年了,这房子进度,你们要多催下施工队。”来到八组刘财清家,近70岁的刘财清跟童冬林说。“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力。”看到刘财清家用竹竿撑起的危房,屋内一侧是猪圈,一侧是人住的地方,借着手机光亮才能看到床铺,由此方可看出那种急切搬新家的心情。
当天,州发改委副主任廖泽熙在该村调研要求,一定要抓质量,抢进度,确保老百姓早日住上新房。
为了让搬迁户有收入,扶贫工作队与公司协商,让贫困群众优先享受茶叶基地务工权,基地每年为打工贫困户支付现金收入近20万元。
锁定主导产业,从“根”上脱贫
安家堡村,之所以贫困,缺乏主导产业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扶贫工作队咨询专家,问计群众,最终选定发展绿茶作为该村主导产业。
起初,贫困户尹国祥认为:“茶叶如果卖不出去,我们到时候吃什么?”
为打消疑虑,扶贫工作队引进一家茶叶公司,协助该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绿茶产业,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
“种茶有县农业局技术员指导,前3年每亩每年有200元培管费、100元肥料补贴,愿意流转土地的还有300元流转费补贴。到时候自家可种茶,还可在茶叶基地上打工。”在动员中,扶贫队员耐心释疑。
在帮扶指导下,十组贫困户张军成了茶叶种植大户。他大胆流转了30余亩土地种茶。张军说:“目前,茶苗长势很好,进入采摘期后,一年收入少说也有十来万元。”
在扶贫队指导下,在大户带动下,村里的贫困户基本上都种茶。截至11月底,全村完成茶叶种植880亩,安家堡村脱贫致富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同时,鼓励该村坚持短与长结合,指导贫困户养殖土鸡土猪。期间,帮扶单位出资3万余元为贫困户购买了鸡苗9000多只、仔猪120头。去年9月,一个急促电话打给了州发改委帮扶干部廖光纯:“我家400只土鸡卖不出去,麻烦你帮忙想想办法。”
为解销售难题,扶贫工作队引进龙头企业收购一批,州直帮扶单位职工出资收购一批,鼓励村民自主销售一批。20天化解了土鸡销售难题。
同时,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州发改委等单位投入近30万元,建设3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保守计算每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为该村修了鱼塘,养殖了1000多只甲鱼等。彭金生说:“目前生态养殖的甲鱼300元每公斤,集体经济不愁了。”
两年来,州发改委等单位累计投入400多万元,有劳动能力的发展种养,地理条件恶劣的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对因病致贫的实行救助……2015年全村脱贫42户159人,2016年计划脱贫22户65人。
扶贫路上,他们在行动,在努力。对安家堡村来说,扶贫单位的这种用心用力精准帮扶所传递的温暖意义非常,这种温暖正化为新生活、新希望。
原题: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恩施州发改委等三家单位精准帮扶来凤安家堡村纪实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冉运芳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