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鹤峰县下坪乡上村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一条3.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已具雏形,即将通车。
上村村平均海拔1200米,全村人口232户831人,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
2014年脱贫7户24人,2015年脱贫38户116人,2016年预脱贫49户180人。决战贫困,上村村靠的是什么?
村党支部书记卞新艳给出答案:“两年来,州委办公室、州档案局、州畜牧局、州电信公司4家单位倾心帮扶,让上村村发展迈开了大步。”
摸家底
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启动后,驻村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进村入户“把脉问诊”,找穷根、出路子、想点子。
“白天走访,晚上做方案,制定了作战图和分户、分产业进度表。”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勇介绍,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4家帮扶单位制定了“131”帮扶模式,即1名县级干部带领2至5名普通干部结对帮扶1个贫困户,定户定人定时定责精准帮扶。
51岁的龚佑林是上村村四组的贫困户,对口帮扶的州畜牧局工作人员易志恩先后到他家“串门”15次,教他养蜂、养鸡、养猪的技术。“自从有了这门亲戚,蜂糖增收了,腰包鼓起来了,新房也快建起来了。”龚佑林感动地说。
冬日,贫困户田清泉拿着州电信公司帮扶干部吴灿购置的帮扶物资,有些激动,“大到建房子,小到生活用品,件件事你们都在管,我不脱贫都不好意思!”
夯基础
“工作队进驻以来,村里变化最大的是公路。目前投资368万元的村主干道改造已全面完成。”黄勇介绍。
4家帮扶单位以项目实施为突破口,筹资近2000万元,全面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其中,投资41万余元新建村委会办公楼一栋,配套建设文化体育广场、绿化等附属工程,配齐了电脑等办公设施;投资7.5万元新建水池6口,铺设水管1000米;投资70余万元建基站1座,实现电信网络信号全覆盖和组组通宽带;修建174个垃圾处理池……
二组村民田新明说:“现在村里路好走多了,到集镇只要半个小时。”
得益于基础设施改善,四组村民黄友军依托冬桃产业,搞起了旅游观光农业,仅今年的收入就达20余万元。
易地搬迁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在村里的煤厂安置点,21栋新房主体已全部完工。“另外一个安置点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争取48户搬迁户春节前全部入住。”州档案局帮扶干部张淋介绍。
谋产业
“输血”不如“造血”,工作队瞄准重点,靶向发力。
两年来,驻村工作队共组织村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次,对500亩老茶园进行整体改造,新建40口有机化粪池。
三组的吴戊秀是种植大户,在工作队帮助下,套种了近10亩冬桃,“每亩可收益5000元左右咧。”
一组的张玉成对今年脱贫信心十足,“今年养了50只土鸡,还有中蜂、青钱柳,土鸡是工作队送的。”
今年,该村发展中蜂150桶,青钱柳580亩,冬桃300亩,土鸡8240只。免费发放的鸡苗年底可为每户增收4000元左右,发放的青钱柳苗长势喜人。
两年来,驻村工作队引导村民成立了强盛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长荣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百花蜜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莲年兴家庭农场、新州家庭农场和鹤峰县兴盛家庭农场,引进了鹤峰巨融林业、峰鹤农业。
不落一户、不掉一人,在4家单位的倾心帮扶下,上村村脱贫路子渐行渐宽。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熊世炬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