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恩施市公安局组织集中特训。
12月1日,记者从恩施市公安局获悉,11月,该局“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系列训练模式被公安部政治部推介。
近年来,恩施市公安局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向人才建设要战斗力,着重内部挖潜,有序推进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民警的执法素养和实战本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A 轮训轮值 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
起床、上课、吃饭听哨声;上课、就寝要点名;请假要写请假条;考核情况要上榜公示。
哨音、口令与番号,一切都那么熟悉,民警们都说自己感觉仿佛回到了警校那段求学时光。除了紧张的学习,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上开展了篮球、乒乓球、健步走等体育活动。与学生类似的是,学员的座次也是固定的,桌上摆放着学习资料,每天还上晚自习。
自2008开始,恩施市公安局每年将全局55岁以下的男民警和50以下的女民警分批编成集训队,按照每期训练15天、120人的规模组织集训,每期集训班设4个中队,每中队设3个班,每班10人。集训实行军事化管理、实战性训练,在完成各项训练任务的同时,随时参与救助、巡逻、抓捕以及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局领导跟班培训,与民警同学习,同训练,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民警积极参训。督察大队全程跟班作业,每天对理论学习、军事训练、纪律作风、内务卫生成绩发布督察通报,凡各项考核项目全部是红旗的一律评为优秀学员,凡是在培训中得到黑旗的,依纪依规处理,严格的管理和奖惩措施,确保了轮训效果和质量,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
“现在的警务工作没有年龄区分,只有对岗位能力的认可,不抓紧学习可就跟不上形势了。”54岁的民警苗填志不服老,认真学习、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各项考核均为“红旗”,被评为“优秀学员”,为年轻民警做出了榜样。
结合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轮训坚持突出重点,科学安排课程,着力锤炼作风和技战术能力。突出思想理论教育,邀请州委党校李福春教授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辅导;突出武器使用培训,安排特警大队省级实战教官,讲解武器警械规范使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突出实战运用,开展盾牌防护和警组抓捕战术实战演练;突出规范执法,邀请州检察院专家、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案例剖析、多维比较;突出公安信息化,邀请州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官讲解公安信息化;突出考核,建立业务知识题库,坚持上机考试、电脑随机出题……
随着战斗力的提升,轮训队员成为许多实战单位争抢的精干警力,参与了许多大要案件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圆满完成了中汽越野黄金联赛·恩施分站赛、全州第三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恩施土家女儿会”等大型安保任务。
B 战训结合 淬炼“尖刀”队伍
2016年8月15日14时许,在市公安局与恩施铁路公安派出所的联勤联动应急处置演练上,出现了这样一幕:火车站站前广场发生一起“持械聚众斗殴”,战训分队接到指令,携带警用盾牌、约束带等警用装备,迅速赶到现场。看到英姿飒爽的战训队员和精良的警用装备,“现场械斗人员”气焰大减。在带队领导的指挥下,民警迅速使用盾牌将双方分开并分别控制。不到2分钟,混乱的现场被迅速控制,涉案人员均被带至派出所——这是对今年“反恐防暴应急处突集训”成果的最好检验。
今年7月5日,为适应新形式下对公安实战的需要,按照“三分钟集结60人,十分钟集结160人”的要求,恩施市公安局组建起一支160人的应急处突队伍,并随即开展了为期15天的轮训轮值之“反恐防暴应急处突集训”。
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一阵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在城市上空悠悠回响……之后的10天内,每天早上6时,紧急号令准时划破黎明的清静,民警列队开赴恩施市体育运动中心。他们整齐着装,动作迅捷,紧张地进行防卫与控制、警棍盾牌防暴枪等武器警械使用、轻装重装等战术训练、现场急救等警务实战技能科目等训练。
参训队员顶烈日、冒酷暑,几乎每人都是汗水湿透衣背,沾着床铺就睡的状态。但是他们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句怨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铮铮誓言。
“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不流血。一线基层干警往往是第一个到达突发事件现场的警员,能够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必备的警务实战技能,就能在前期处突的关键时期掌握主动权,避免和减少流血事件的发生。”湖北省公安机关优秀教官、恩施市公安局民警谭鹏程这样对记者说。
为巩固训练成果,从7月18日开始,该局将训练机制常态化固定,启动轮训轮值之“警事技能专项训练”。组织机关和城区派出所副职以上的领导干部,以及年龄在40周岁以内的民警、协警300名,每天上午上班前开展一小时的集中训练,练基本队列、训警务实战、考警体素质,不断提升打击违法犯罪的水平和专项技能。
C 瞄准实战 加大战训保障力度
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像什么;需什么,建什么。一切从实战出发,务求解决执法执勤短板。近年来,恩施市公安局按照“问题主导训练,训练服务实战,加强经费保障”的思路,落实上级要求,以不低于公用经费5%的标准保障训练经费,专款专用,为实战化训练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初,该局党委在谋划全局培训时,就明确提出思维不新、眼界不宽、方法不巧、经验不足,就无法紧跟社会发展和时代步伐,提出“走出去、学标兵、提能力”。今年以来,组织指挥中心、刑侦、法制、交警等部门负责人分赴济南、武汉、重庆、温州等地观摩学习公安信息化建设、“四侦一化合成作战室建设”、“办案区规范化建设”、交警队勤务模式、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选送30余名民警分别到公安部、省公安厅、省交管局、复旦大学,进修痕检、合成作战、监控视频云、法医临床、新闻发布和舆情引导等科目,解决公安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达到储备人才、锻造业务骨干和精兵的目的。
教训服务实战,实战转化成果。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恩施市公安局加大科技兴警投入力度,三年来累计安装、接入“平安恩施”摄像头千余个,在全州率先建成了“四侦一化合成作战室建设”、专职夜巡的视侦大队。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实战中不断被丰富、提升。6月下旬,在恩施州公安创意警务暨科技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上,市公安局组织申报的《LED动态显示和声音提示人行道灯的设置》、《红色预警二次研判追逃法》、《“夜警”警务模式》在13个参赛项目中成绩均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恩施市公安局按照“因地制宜、实用管用、适度超前”的原则,挤出资金装备应急处突队伍。购买了防爆罐、防爆毯、防暴盔甲服、美国进口红人训练服、法式盾牌、进口ESP防暴盾牌、高空组合盾牌、破门器、伸缩梯等一批实战训练装备充实到特警大队、治安大队、派出所等基层一线单位,为实战化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
D 多项练兵 产生“集群效应”
立足岗位,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中的难点、关键点、常出错的痛点,有地放矢地开展培训。今年以来,恩施市公安局采取师徒结对、业务能手点评授课、公安教育训练网络院校自学自练等方式,推行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四随练兵”,全面提升一线民警警务技能水平。
信息化教官、反恐特警大队实战教官、面对面培训一线民警,传授实战处置“绝活”,先后举办案件办理、交通管理、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反扒技能、接处警、活体指纹采集等业务培训班15期。法制大队业务骨干送教到基层30余次,现场交流办案中存在的疑问和不足。定期抽调民警到刑警大队、治安大队跟班学习,同时参与大要案件的侦办,在火热的工作一线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达到一警多能,促使练兵产生了“集群效应”,提升了队伍战斗力。
数据显示,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和刑事案件破案数、抓获刑事案件嫌疑人、移送起诉呈现“一降三升”的良好态势。2016年1至10月,全市警情、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3%、18.1%,其中侵财类案件、盗窃案件、扒窃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7.8%、23.7%、68%。
来源:恩施晚报 记者 谭发馨 通讯员 满江帆 尤怡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