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犹酣 ——巴东县精准扶贫纪略

2016-11-29 11:05  

今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巴东县要实现39个重点贫困村脱贫和13831户44807人贫困户销号目标。”年初,巴东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

锁定目标就是锁定责任,脱贫攻坚首战在巴东如火如荼。

旅游、茶叶、柑橘、蔬菜、药材、烟叶、畜牧……伴随着产业扶贫,支撑巴东发展的传统产业,再次迸发活力。

溪丘湾乡是传统的茶叶大乡,全乡茶叶总面积1.3万亩,茶企14家。今年,乡里在白湾、天池岭、谭家湾等7个村又新建茶园3200亩,带动了近千户贫困户发展茶叶产业。

金茗农业是溪丘湾乡众多茶企之一。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申请扶贫小额信贷45万元,带动了110户300多名贫困户种植茶叶,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在企业就业,仅上半年,企业支付工人工资就达150万元。

如今,和金茗农业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巴东产业扶贫队伍中。

巴东县将军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发展山羊、土鸡养殖和葛根、甜玉米种植为主,企业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广泛吸纳残疾人贫困户为社员。目前,入社农户179户,提供就业岗位52个,带动贫困户62户238人,其中残疾人家庭25户。

授人以渔才能拔掉“穷根”。巴东县在产业扶贫中,既拓展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又帮助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脱贫靠自立、致富靠科技”的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必须始终聚焦精准,脚踏实地。年初,县“四大家”领导班子分赴各自联系乡镇调研走访,找穷根,对靶向。

巴东全境多为山川峡谷,沟壑纵横,地理条件贫瘠。调研路上,易地扶贫搬迁是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呼声。县委、县政府决定,统筹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区域的贫困户,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易地搬迁。

绿葱坡镇野花坪村属重点贫困村。该村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机遇,在野花谷集中安置89户贫困户。为解决搬迁户长期稳定增收致富问题,村委会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围绕“宜居宜业、休闲度假”功能定位,深挖山水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把安置点建设成集游客入住、户外运动、避暑度假、越野体验、峡谷漂流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官渡口镇在红花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步启动创业园建设,修建厂房18栋,占地2万平方米,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该镇已与宗宣家私、车衣厂、宇纺服装等9家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性协议。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县委、县政府通盘谋划搬迁户的生产生活。对继续耕种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扶持他们发展养殖、林果、蔬菜、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引进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提高搬迁群众财产性收入;对外出务工的群众,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

脱贫攻坚,考验着全县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该县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担“忧”不惧。同时,明确提出:对能按时交账的乡镇扶贫办常务副主任予以提拔重用。

紧盯目标,扛牢责任,抓实措施。巴东县各级党员干部正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首战。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向东平 通讯员 黄华

(责任编辑 罗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