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华辉
故乡,是我心中最眷恋的地方。5月10日,我怀揣着憧憬回到利川市文斗乡高峰村。
路:最直观的变化
便利的交通把我回乡的时间,从两天缩短到5个小时。
记忆中,小时候家乡的路满是泥泞,那时我最怕下雨,弯弯曲曲的山路很滑,稍不留神就弄的满身泥。长大后,过年过节回家,长途跋涉的路最让我头痛。特别是在鹤峰工作期间,每次回家路上要两天。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支持下,启动利川西南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首当其变的是道路,曾经崎岖颠簸的利彭线模样大变,交通环境改善带来了发展机遇,出行方便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看到这些,我很感动。
家:最清晰的记忆
进家门时,母亲准备好了晚餐。她的身子尚硬朗,70多岁的她白天在烟叶育苗基地里帮工,勤劳是我最深的印象,记忆中的母亲总有做不完的事,天刚蒙蒙亮她就会起床,在地里忙活一早上了再回来为我们准备早餐,拾掇完后又扛着农具奔向地里。正是她的勤劳,成就了我们兄妹立业成长。
傍晚,我请来了家族中知识最为渊博的长辈——幺叔,让他给我讲讲家族的渊源,钟情于族书编纂的幺叔一边给我展示资料,一边给我描述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里祖先的艰辛。他说,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缺,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家族的族谱修起来,把良好的家风传下来。
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家谱,传承着伦理规范,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人:最重要的责任
乡亲的贫困始终最让我牵挂。他们无劳动力,无生活来源,无致富门路,生活艰辛困苦。据了解,全村有贫困户25户56人,其中17户为社会保障兜底的类型,易地搬迁脱贫对象有2户8人。
我期盼各级党委、政府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的举措,而产业发展是解决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地头上,我遇到了五组的种烟大户徐兴江,今年他租了近10亩地种烟。他告诉我,现在种烟每亩3500元,除去成本利润1150元左右。我问他,利润这么低,为什么还要种呢?他告诉我,没有技术、没有本钱,种烟至少能够就近把劳力变为价值。
发展产业是要因地制宜,选准路子,要充分考虑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确保农民收入,才能真正产业脱贫,作为农业人,我深感责任重大。
来源:恩施州农业局 责任编辑:黄大健